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社群身分 ← 參與公眾協作平台的內部動機


Hars & Ou (2002) 所說的 "社群身分"是參與內部動機。

多位學者:
Gosh et al.(2002)、Hars & Ou (2002)、Hertel et al.(2003)
Lakhani & Wolf(2005)
透過實證研究證明了社群身分意識
個人參與開源軟體項目的一個強大的驅動力。

Lakhani & Wolf(2005) 在研究中發現基於義務或社群的組成因素,
是程序參與開源項目的重要動機,類似結果出現在Gosh (2002)
調查報告中。


Hars & Ou (2002)
社群成員將社群是做一個大家庭,願意為團隊的利益和社區整體的
目標而奮鬥以造福整個社群。

Bergquist & Ljungberg (2001)
社群新人(newbies)在他們真正參與開源活動之前
就已經認真思考了開源社區的文化和基本原則, 這些原則約略歸納為:
1. 堅信軟體是自由的
2. 對合作態度和資訊共享具高度評價
3. 讚賞技術知識和高質量的程式碼
4. 在社群同行中聲譽非常重要
5. 給予恰當的肯定和讚譽來定開發者的貢獻非常重要

Raymond (1996)
在開源軟體中,可看到很強烈的社群身分意識堅持社群規範的行為
活動參與者都表現強烈的集體一致性。
成員在其中責任的形成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眾多學者(DiBona et al., 1999; Markus et al., 2000;
O'Reilly, 2000; Michael J., 2001)認為:
開源社群是虛擬組織最清晰、最成功的典型代表之一。

Michael J.(2001)虛擬組織是眾多自治機構的聚合體,
這些自治機構透過溝通合作來達成共同的目標。

Locke (1976: 1300)認為
滿意,在工作表現領域被定義為:
一個人評估其工作或工作經驗而產生的愉快或正向的情感反應。

Reilly (2005)的研究,
開源軟體開發人員對工作表現的滿意,會影響其對開源社群,
這一虛擬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

Mayo, Roethisberger & Whitehead (1927)
研究指出:工作的情感會影響其工作行為。
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的主要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