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佳佳(2008)。國內開源軟件開發人員的開源社區持續參與意願研究。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http://wenku.baidu.com/view/15823b00cc17552707220887.html###
- Weizenbaum, J. (1976). Computer power and human reason: from judgment to calculation. San Francisco : W. H. Freeman. (師大英語系館藏,001.64 W439)
- Gelernter, D. (1998). Machine Beauty. New York: Basic Books.
力與美,電腦革命原動力 / 葛倫特(David Gelernter)著 ; 白方平譯
(師大林口分館,000.4 576 081)
本研究已計畫行為理論(TPB:Theory of Plan Behavior)為基礎,
結合動機理論和工作滿意理論,
以參與滿意度作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對持續參與意願影響的中介變量。
探討內部及外部動機對參與滿意度和持續參與意願的影響。
以及參與滿意度、主觀規範和感知行為控制對持續參與意願的影響。
結論:
1. 開源軟體開發動機的外部動機因素:知識交流、事業進步和
內部動機因素:樂趣、社區身分顯著正向影響參與滿意度
而外部動機因素--使用需求對參與滿意度影響不顯著。
並且內部動機因素對參與滿意度的影響較外部動機更強。
內部動機 > 外部動機
2. 開源軟體開發人員的使用需要、知識交流、社區身分和
感知行為控制對持續參與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事業進步、樂趣、主觀規範對持續參與意願的影響不顯著。
3. 開源軟件開發人員的參與滿意度對前持續參與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開源開發模式與傳統的開發模式最顯著區別在:
1. 非營利性
2. 志願參與性
開源組織鼓勵知識的共享而不是知識產權的保護
參與者沒有從中獲得直接的物質利益。
Lerner & Tirole(2002)文中問:為什麼有這麼多有才能的開發人員願意無償
的創造、維護和支持一個共共物品 ?
Stallman(2001) 認為自由軟體的意識形態是開源軟體發展的原動力。
Franke & von Hippel(2003)、Kuan(2001) 認為是使用需求
Hann et al.(2002)、Lerner & Tirole(2002) 認為是事業發展、學習、聲譽
Raymond (1999) 認為是社區的聲譽和地位
Hertel et al.(2003) 認為是關係、身分
Gelernter(1998)、Ghosh(1998)、Weizenbaum(1976) 認為是享受和創造
Shah(2006) 透過對兩種不同的管理結構的軟體社群進行研究調查,發現對於
軟體相關的優化需求是開發人員初次參與的主要需求。
但大部分參與者在他們滿足之後就離開社群。
小部分的人仍然繼續參與其中,他將這一群人稱為嗜好者(hobbyists)。
這群嗜好者對於開源軟體的長期開發具有極重要的作用。
但,Shah對於這兩群人的研究只停留在定性階段。
然而,Shah提出的初級參與者和嗜好者的概念對於
進一步研究開源軟見開發人員的持續參與動機具有非常重的意義。
Wu, Gerlach & Young (2007)開放原始碼社群的維持
是依靠開發人員持續不斷的貢獻意願。
Davenport & Prusak(1993)認為專家技能的常見組合,
知識是指結構性經驗、價值觀念、關聯資訊和
未評估和吸收新的經驗和資訊提供了一種架構。
按照知識的可編碼化的程度將知識分為隱性和顯性,
是知識管理領域公認的分類標準。
Polany(1966) 最早提出
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與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的概念。
其中隱性知識包括:技巧、個人獨特體驗無法言喻的部分
隱性知識很難交流,植基於特定情境行為中。
Nonaka(1994) 隱性知識的獲取是一個連續的認知過程。
Hendriks(1999)說知識交流具備兩個主體:
1. 知識提供者:也就是知識擁有者,
必須願意以演示、著作、闡述等行為來提供知識,
這是一種知識的外化過程。
2. 知識需求者:也就是學習者或接受知識的人,
必須能夠以模仿、傾聽、閱讀等方式來認知、理解知識,
透過內化過程將知識轉為己有,
進一步可以產生更多或更新的知識。
有供應者和需求者,交流才會發生。
Ghosh等 (2002)在針對自由開源軟體的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
67.2%的反饋者選擇了共享知識技能作為留在開源社群的原因之一。
Wasko & Faraj(2000)認為,個體在網路上分享知識時,
會藉由展現本身的利他行為而獲得滿足。
Rossi (2006) 開源軟體開發過程的特性使參與者較私有軟體開發環境
更適合讓個人發揮出創造力。
享受到編碼的樂趣和品嘗到成功之後的滿足和成就感。
這包含自由性,可自由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項目進行參與,擁有自主性。
Rossi (2006) 社群的規範和價值對於參與者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
認同的人就是受影響最深的一群,
他們意識形態上高度忠誠於開源精神。
一致的規範、價值和共享得信念約束了開源社群中的交互活動。
Moglen(1999) 強調人類的創造性,
認為全球網際網路的使用成本降低,
從而使 "無政府主義" 的開發模式得到快速發展,
促使人類的創造性得到更加自由的表達。
Deci & Ryan (1985) 認為從事一項活動的過中,
能玩得開心或者過的快樂是內部動機的核心。
參見:
1.Wu, C.G., Gerlach, J.H., and Young, C.E. (2012, in press), "Examining the Determinants of Effort among Open Source Software Volunteer Develop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Sciences.
2.Wu, C.G., Gerlach, J.H., and Young, C.E. (2011), "The Influence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Volunteer Developers' Motivations and Attitudes on Intention to Contribu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and Processes, 3(4), 24-48.
3.Wu, C.G., Gerlach, J.H., and Young, C.E. (2007),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ers’ Motivations and Continuance Intention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4(3), 253-2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